2020-04-30 09:16:32
“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在百年纪念之际,回顾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先生对于中国文化建设的贡献,意义深远。鲁迅有着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在批判糟粕的同时,强调“拿来”,博取古今中外文化之长以推动新文化运动。他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涉及语言文字学、文学、史学、哲学思想、古文物如碑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多个领域,以丰富的成果实现了他早年“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文化愿景。
为进一步研究和弘扬鲁迅精神,宣传、继承其思想文化遗产,10月17日下午,“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主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左联”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虹口区档案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30人,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分专家主题发言与学者会议发言两个块面进行。
在专家主题发言中,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重点考释了鲁迅藏汉画像石《曹望禧造像》拓片内容,论证了汉画像对于鲁迅书籍在装帧设计、作品意境的营构、诡谲意象的选择、宏阔词语的运用等方面所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子善教授从“青年必读书”说起,梳理了鲁迅藏书、阅读的侧重点,以及鲁迅推荐的阅读书目特点。
在学者交流发言环节,报告人分别就康有为、章太炎和鲁迅的文化交集,鲁迅辑校古籍与《鲁迅全集》的关系,鲁迅藏书中的《红楼梦》,鲁迅与《世说新语》,鲁迅故居内文物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与会者通过热烈的学术交流,进一步阐发、梳理了鲁迅和中国古代文化多元而深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