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27.2厘米,横19.7厘米,高3.5厘米
馆藏一级文物
讲述人:宣教部讲解员 杨雅茗
《毁灭》为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于1925-1926年所著,为描写苏联红军游击队事迹的长篇小说。1927年该书出版后,立刻引起苏联文学界普遍注意和赞誉。现存的《毁灭》译文手稿是鲁迅为出版《毁灭》单行本的誊写稿,它是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一级文物,由许广平捐赠。
1929年下半年,鲁迅根据日本左翼作家藏原惟人的日译本进行转译,题作《溃灭》,将译者署名“隋洛文”。1930年1月,这部译作开始在《萌芽》月刊上登载,至第二部第四章时,月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1931年9月,鲁迅将译本更名为《毁灭》,由大江书铺出版发行。同年11月30日,鲁迅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校印,并在书的封面上直接署名“鲁迅”。他为此书编辑、翻译、校对、设计、联系印刷、代售业务,另在书的版权页后附上《铁流》和《士敏土之图》两本书的广告,并有“决不欺骗读者书籍”的广告语。终于,装帧考究的《毁灭》再版问世了。为了让新版本的《毁灭》一书广泛流传,鲁迅还特地发行特价券,对折出售,以满足“没有钱的读者”之需求。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看到《毁灭》出版后十分高兴,即于1931年12月5日用J.K.署名致函鲁迅,表示敬贺:“敬爱的同志:你译的《毁灭》出版,当然是中国文艺生活里面的极可纪念的事迹。翻译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名著,并且有系统的介绍给中国读者,……应当认为一切中国革命文学家的责任。每一个革命的文学战线上的战士,每一个革命的读者,应当庆祝这一个胜利。”
鲁迅是“拿来主义”的终身实践者,始终以世界的眼光、巨大的热情,翻译介绍外国进步文艺作品。在当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毁灭》的翻译出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中国革命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