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 11:15:54
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5年9月20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的“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树人堂”报告厅举行,原湖南出版社总编朱正、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陈漱渝、原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广东鲁迅研究会会长郑心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梦阳等9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会议开幕由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顾音海主持,馆长郑亚致欢迎词,随后,与会代表参观了“鲁迅与《新青年》专题展览。研讨会聚集了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等23位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鲁迅研究专家,就《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专题发言。
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通过《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百年祭的主旨发言,讨论了“常识”与“普及”的问题,辩证地分析了《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及其具有的多重文化价值。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陈漱渝结合其发表的论文《瘠土上的播种者——<新青年>创刊一百年》,从当代产生的新词汇引入,阐述了《新青年》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原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与学者专家共同探讨了鲁迅与新青年编委的关系,梳理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以《文化样态:<新青年>封面与插图的考察》为题,从厚实前卫的特征、朴素的装帧、鲜见的插图几方面,阐述了《新青年》独特的文化韵味。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肯定了《新青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年之际,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此次研讨会,希望通过由鲁迅的个体研究到《新青年》编辑及主要作者的群体研究,扩展至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关注。也借此从专业博物馆的角度,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脉络的梳理,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五四新文化精神。
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郑亚在开幕式上致词
附:
会议论文目录
1.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2015年9月20日上海鲁迅纪念馆《新青年》杂志创刊一百周年纪念会主旨演讲
郜元宝
2.
瘠土上的播种者——《新青年》创刊一百年
陈漱渝
3.
再谈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问题
王锡荣
4.
作为追求诗与美之气质的鲁迅
——浅议《新青年》中鲁迅新诗与杂文之诗人气质
孙玉石
5.
文化样态:〈新青年〉封面与插图的 考察
杨剑龙
6.
《新青年》:中国文学发展的新起点
——《新青年》与民国文学新潮的兴起
黄
健
7.
《新青年》:鲁迅与“五四”的相遇
——兼及纪念《新青年》在当下的意义
汪卫东
8.
《新青年》在历史上的真正功绩何在
哈九增
9.
《新青年》的创刊及北上、南下
乐
融
10.
《新青年》与熊佛西对中国现代话剧诞生的开创性贡献
曹树钧
11.
《新青年》呈现的社会教育一瞥
高方英
12.
“订孔”的延续:从章太炎到陈独秀
贾泉林
13.
鲁迅《新青年》时期随感录的当代性
顾红亚
14.
鲁迅·胡风·《新青年》——鲁迅五四传统与胡风的传承
蔡洞峰
15.
从独人到同人——早期《新青年》的渐变过程
吴
凡
陶渊骏
16.
《新青年》·《狂人日记》·鲁迅
吴长华
17.
新时代的参与者:《新青年》与商务印书馆
韩
晶
18.
致广大而尽精微
——基于《新青年》语境下的《狂人日记》细读
靳新来
19.
“寂寞”“听将令”和“曲笔”
——《新青年》视野中的《狂人日记》
鲍国华
20.
李大钊与《新青年》
刘晓艳
21.
新论鲁迅与《莽原》
黄恩恩
22.
瞿秋白与《新青年》
王
洁
23.
《新青年》与一战
冯志阳
24.
鲁迅的诞生——兼论鲁迅与《新青年》的关系
曾子炳
25.
《新青年》以及后继者之一《语丝》
——两种同人杂志中的鲁迅
李
浩
26.
《新青年》“文化场”中的作家鲁迅
卓光平
27.
鲁迅与沈尹默早期学书路径之比较
孙晓涛
28.
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传统学术的转型
——以博物学及博物馆兴起为例
顾音海
29.
新文化语境下的文艺观
——鲁迅邵洵美《北平笺谱》编印之争及其他
邵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