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10:12:03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被人类社会称为“文明之母”。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上海鲁迅纪念馆特与中国印刷博物馆共同举办“中华印刷之光”展览,于2025年3月12日至4月13日在本馆“萌芽厅”展出。
展览现场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汉字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至前3500年。在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陶器上,就载有早期的汉字符号。公元前16世纪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汉字。以后,汉字的书体又经历了大篆、小篆、隶书,公元2世纪,出现楷书,这种书体一直延用至今。在世界各种古文字中,只有汉字有着绵延不断的6000年历史。
二、造纸术的发明与发展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先民就制造出了植物纤维纸。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价格低廉、工艺规范、方便实用的纸。纸因而成为理想的文字载体。中国造纸术发明以后,不仅在中国得到推广,而且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的出版印刷和文化事业发展。
三、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中国雕版印刷术是古代出现最早、使用最为广泛的印刷技术,产生于隋末唐初,至今在1400年以上。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启了技术先河,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
北宋庆历年间,中国的毕昇发明了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诞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中国发明印刷术后不久,这一技艺就开始向国外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世纪80年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问世,使汉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华印刷之光
展期:3月12日-4月13日
地点:上海鲁迅纪念馆“萌芽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