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 网站无障碍 关于我们

首页   》   鲁迅知识


鲁迅与拜伦

2024-12-25 14:05:15


1735106423810854.jpg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英国诗人,代表作为讽刺长诗《唐·璜》,主要作品还有《东方叙事诗》,诗剧《曼弗雷曼》等。1823年曾参加希腊解放运动,次年病逝于希腊。他的作品有着反对专制统治的反抗精神,被英国文坛保守派称为“恶魔诗人”,即鲁迅所说的“摩罗诗人”。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一文,以拜伦为中心,讲述了他的“摩罗”诗歌,以及受其影响的雪莱、普希金、蒙托莱夫、裴多菲等人的作品。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

“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但,人本以目裴伦(即拜伦)。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为传其言行思惟,流别影响,始宗主裴伦,终以摩迦文士。

十九世纪初,世界动于法国革命之风潮,德意志西班牙意太利希腊皆兴起,往之梦意,一晓而苏;惟英国较无动。顾上下相忤,时有不平,而诗人裴伦,实生此际……迨有裴伦,乃超脱古范,直抒所信,其文章无不函刚健抗拒破坏挑战之声。

……

裴伦在异域所为文,有《哈洛尔特游草》之续,《堂祥》(即《唐·璜》)之诗,及三传奇称最伟,无不张撒但而抗天帝,言人所不能言。

摩罗诗力说(1).jpg 

鲁迅1908 年发表于《河南 》月刊的《摩罗诗力说 》, 署名令飞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高度评价拜伦,并用较多篇幅来详细介绍拜伦生平和作品,对其《哈洛尔特游草》二卷评价为“波谲云诡,世为之惊绝。”《哈洛尔特游草》今译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拜伦早期的一部长诗,作于1810年至1817年间,这期间拜伦曾游历于葡萄牙、希腊、土耳其即小亚细亚等地,诗作叙述了诗人东南欧之旅的见闻。

鲁迅还称拜伦的《异教徒》和《阿拜多斯的新娘》“其言有反抗之音”。这两篇都是《东方叙事诗》中的爱情悲剧。

《东方叙事诗》还有一篇名为《海贼》,今译作《海盗》。叙述了爱琴海中海盗康拉德与土耳其军队搏斗的故事。拜伦的先人曾为海盗,他的祖父约翰后来因此投身海军,任英国海军上将。拜伦的《海盗》一诗即源于祖父的事迹,鲁迅认为诗中的英雄康拉德即拜伦的变相。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结尾感慨于拜伦为希腊之“自由悉丧,入突厥版图……惋惜悲愤,往往见于篇章”,如所作《异教徒》和《唐·璜》二诗,“其怨谯责之切,与希冀之诚,无不历然可征信也。”鲁迅的作品刻画国人沉默的灵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借助文学的力量唤醒民族之觉醒,显示了摩罗诗人拜伦对鲁迅影响之深



侧栏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