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09:12:41
上鲁展讯 |“永远跟党走——党史中的陈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学习和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甘愿奉献、舍己为民的精神,上海鲁迅纪念馆与陈云纪念馆共同举办了“永远跟党走——党史中的陈云”展览。展览于2021年7月1日至8月14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 “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展出。
本展览从信仰与信念、担当与奋斗、忠诚与维护、唯实与智慧四部分,回顾陈云为人民、为社会谋求幸福的赤子之心和为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及他践行 “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一生历程。展览展出实物展品33件(组),图文展板79块。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历史史诗,也是一曲气壮山河的精神赞歌,而陈云的一生,正和这赞歌背后的伟大精神紧密相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又投身于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独立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发展国民经济体系的伟大事业中,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亦积极地为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光添彩,贡献自己的力量,展览诠释了何为真正的“爱党、信党、护党、兴党、强党”、展现了陈云“永远跟党走”的生动形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许多像陈云同志那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的。我们在新时代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思想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砥砺前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陈云和鲁迅两位伟大的革命家曾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有过不平凡的交往。
1932年12月11日夜晚,在上海拉摩斯公寓3楼4室,鲁迅设家宴招待客人,“治馔六种邀乐扬、维宁及其夫人,夜晚,三弟亦至。”(《鲁迅日记》)
日记中的“维宁”即瞿秋白,而“乐扬”则是冯雪峰。彼时,国民党政府悬赏2万元捉拿瞿秋白。1932年11月下旬,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躲避到鲁迅家中。在鲁迅家住了半个来月,中共地下组织派出“史平”前来接出瞿秋白夫妇,以便转移到另一安全的处所。这位“史平”就是陈云。
《陈云到北川公寓鲁迅寓所接瞿秋白夫妇转移》 吴捷/油画
上海鲁迅纪念馆藏
1936年10月26日,陈云为悼念鲁迅,在莫斯科以“史平”为笔名,撰写了《一个深晚》一文,发表在10月30日于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第64期上。文中记述了1932年底他在上海与鲁迅晤面、安全转移瞿秋白夫妇的经过。
陈云不仅读过《鲁迅全集》,还尤其喜欢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它不仅是鲁迅先生爱憎分明革命精神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立场,也是陈云一生秉持的信条。八十岁时,陈云曾手书这句诗送给自己的儿子,表达勉励和期望之情。
重点展品:
1. 《随军西行见闻录》几个版本
本书是陈云用廉臣为笔名,巧妙地运用了假托的艺术笔法,以当时闽西一位个体医生傅连璋在长征中的经历为原型,假借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廉臣”之口,详细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著作。为后人研究红军长征保存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 解放区出版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四种版本。
3. 1951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陈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撰写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建设》一文,文中指出: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最后目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国人民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4.陈云非常赞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提法,这是陈云83岁时书写的条幅。
5. 1988年8月27日,陈云关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问题致信李鹏、姚依林。并在信中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大的国策,要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
6.1995年4月10日,在陈云逝世的当天上午,他向组织缴纳了最后一笔党费,真正做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是党费收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