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 15:51:25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9月11日,上海鲁迅纪念馆在馆内举办了“鲁迅《故事新编》手稿暨现代作家手稿研讨会”,以进一步普及鲁迅手稿及手稿研究的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来自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巴金故居、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及手稿研究专家参会研讨,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图书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徐汇图书馆徐家汇书院等多位文博界人士应邀出席。
在鲁迅先生的三种小说集中,《故事新编》是不同于《呐喊》《彷徨》的创新尝试。鲁迅先生意在通过古今中外融通杂糅的方式重新叙述中国历史、神话故事,并在其中折射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批判以及反讽。同时,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中,唯有《故事新编》留下了完整的手稿。这部小说的大部分篇目由鲁迅在上海创作。1935年9月,鲁迅答应巴金的约稿。次年1月,《故事新编》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手稿由黄源保存,并于1963年被正式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包括《序言》《目录》《补天》(部分文字由许广平誊抄)《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手稿和《奔月》《铸剑》的铅印稿。此次,上海鲁迅纪念馆将这部珍贵原稿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奔月》手稿、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收藏的《眉间尺》(后改名为《铸剑》)手稿合璧,影印出版。
会上,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党总支书记郑亚,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殷梦霞向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巴金故居、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图书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徐汇图书馆徐家汇书院等单位赠书。
研讨会分上下两场,分别由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李浩和研究室副主任乔丽华主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辑王燕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罗岗,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锡荣,上海鲁迅纪念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顾音海,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同济大学教授张闳,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刘云,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复旦大学博士后刘天艺,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宋子蕤,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教师高博,上海鲁迅纪念馆丁佳园等与会研讨,围绕相关主题发言。
陈子善教授考证鲁迅签署的《小约翰》出版合同,认为《鲁迅手稿全集》还有增补的空间;王锡荣教授讲述关于《故事新编》手稿的几个问题,并指出了《鲁迅全集》的讹误;罗岗教授讲述了手稿研究的识读等问题,展示了手稿领域的考察范式;顾音海研究馆员讲了关于鲁迅《生理讲义》印本的问题,提出将京、沪、绍三版放在一起鉴定研究;同济大学教授张闳认为《故事新编》体现出了鲁迅对于历史的整体性看法;周立民副馆长从现代小说的范畴出发,揭示《故事新编》被忽略的视角;刘云副教授解析了鲁迅的《奔月》手稿,梳理“重述神话”与后羿形象的转变;王燕来编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讲述煌煌78卷《鲁迅手稿全集》的特点“全、精、真、新”;刘天艺博士讨论了关于鲁迅的<革命文学>与〈民众〉旬刊的关系;宋子蕤硕士分析了赵树理手稿版和发表版《卖烟叶》的区别以及区别产生的原因;高博探讨了聂秀公对鲁迅小说《采薇》的连环画改编;丁佳园阐释上海鲁迅纪念馆藏七封柔石致陈昌标书信,纠正了以往文献和文物源流中的讹误。
与会专家还现场观摩鉴赏了《故事新编》手稿和单行本各版本,以及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现代作家手稿:国家一级文物《故事新编》鲁迅手稿134页,包括《补天》《非攻》《理水》《采薇》《起死》《出关》《〈故事新编〉目录》《〈故事新编〉序言》等;1936年—1947年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社四川分社、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的共15个版本的《故事新编》;“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1925年的书信、1925年的诗稿《战》,“左联五烈士”之一胡也频1931年之前的小说稿《故乡》,左联驻莫斯科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萧三1931年写给左联同志的信,1931-1933年杨之华翻译、瞿秋白修改的《爱森的袭击》文稿,1932年瞿秋白致鲁迅信等手稿;以及文化生活出版社创始人吴朗西的《漫忆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人和事》和《鲁迅先生与文化生活出版社》手稿。
其中,胡也频的手稿《故乡》讲述了大家族出身的青年革命工作者回到凋敝农村所看到的种种景象,这与他的另一手稿《在x镇》有大量相似的元素,是同一篇小说的多次修改。此手稿一直以来未公开出版,相信此次观摩对于学者考察胡也频文学创作思想的变迁颇具意义。瞿秋白致鲁迅信写于1932年10月6日,信中谈论了中国社会与文学史的整理问题,篇幅约5000多字。此信由许广平捐赠,由冯雪峰命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瞿、鲁两人切磋学术交流思想的重要热点资料,曾多次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