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16:17:17
5月29日,“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系列讲座迎来最后一讲。由我馆研究馆员顾音海主讲《鲁迅与典籍》。来自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中国证券博物馆、上海静安区文物史料馆及我馆专业人员等聆听了讲座。
顾音海研究馆员从鲁迅与图书馆、文学史料、地方文献、类书等八个方面介绍鲁迅与典籍之间的故事。
鲁迅是我国现代社会文化工作的先驱之一,为保护典籍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他积极推进京师图书馆建设,广征藏书,制定规则,还特别将私藏在陆润庠处的《永乐大典》集中到馆。为了保护图书,1915年6月,京师图书馆从广化寺迁到安定门内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旧址(今方家胡同小学内),鲁迅在日记中记下了许多关于图书馆初期的办馆历史。他在教育部的同事徐森玉(鸿宝)在《和鲁迅在教育部同事》一文中回忆道:“北京琉璃厂是鲁迅常到的地方,有时他发现较难得的书籍,便邀我一起去,……他对于一些经济力量不能购买的书籍,和难得的本子,往往亲自整部整部地抄录下来。这种刻苦的读书精神和正确的读书方法,正是值得今天的青年们学习的。”
1917年1月26日,京师图书馆开馆。
第二排右起第四为鲁迅。
鲁迅在创作出影响深远的小说、杂文的同时,还做着学者的研究工作,比如整理典籍,考据、钩沉、注解,研究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史)、文字史。鲁迅整理的典籍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包含天文、舆地、博物、风土、经济、文化、宗教等,按门类又可分为文学、历史、地理、生物、文字、佛学、金石、目录学十几类,蔚为大观。如《古小说钩沉》《会稽郡故书杂集》《小说旧闻钞》《嵇康集》《唐宋传奇集》《寰宇贞石图》《俟堂专(砖)文杂集》等。以鲁迅保护过的《永乐大典》为例,这部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类书集中了许多后世不存的古书,鲁迅根据武英殿聚珍版《永乐大典》本抄录有关广东地区风物、天文地理的笔记《岭表录异》,再用约二三十种其他古籍做校勘,用力甚勤。鲁迅还根据《永乐大典》里的南宋张淏的《云谷杂记》,与明代陶宗仪所编丛书《说郛》里的《云谷杂记》做校勘,形成一部比较完整精当的新版本。
通过鲁迅与典籍的故事,我们看到一位坚持不懈、甘于奉献,对学术无限忠诚与热爱的鲁迅,从中体现的正是他所说的“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的实干精神,和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自觉的保护继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