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 网站无障碍 关于我们

首页   》   鲁迅知识


鲁迅与日记

2016-12-05 10:57:40


  


日记是鲁迅先生战斗经历的光辉记录,它和鲁迅先生的其它著作一样真实地、直接地、简要地反映了这位伟人的革命业绩和思想发展的历程。深刻表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革命立场。

鲁迅坚持长期记日记是众所周知的。不管工作有多忙,身处的环境多危险、身体状况多不好,20多年的日记却从未间断过,只有在最后病危时才被迫停笔。鲁迅日记为后人研究鲁迅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鲁迅从16岁(1896年)开始写日记,直到1902年要前往日本留学前才中止,这在“鲁迅著译年表”都有记载。但可惜的是,这一段时期的日记已佚。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鲁迅日记只有从1912年5月5日(32岁)至1936年10月18日(56岁,逝世前一天)所记的日记。而1902年到日本留学至1912年5月4日这段期间,先生的日记何在?是中断未写?还是已佚?至今尚未明了。

日记虽算不上是文学作品,但却是最能反映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性格。在鲁迅日记中,似乎“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无所谓面目。”几乎找不到任何形容或比喻等修饰性的语言,就是日常最简单的字眼,而且记录的也都是些生活琐碎。其中有日常生活中先生的与人交往、旅游、起居、写作、生病诸等小事。但读起来却不会令人有单调乏味之感,倒是让我们广大读者有机会从另一侧面了解鲁迅先生,也更丰润了先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更完整、更亲近的鲁迅。所以鲁迅日记读来就是一个“真”字。

鲁迅在日记里记述较多的是银钱收支。鲁迅的收入主要有四类。一是薪水。先生曾为教育部做事,从事编辑和编译工作;二是代课费。先生在北平(北京)、广州、厦门等地,都做过专职或兼职的大学老师;三是稿费;四是版税。这几乎是先生收入的最大来源。支出上,先生最重要的费用则是买书。先生一生酷爱买书、读书。据《鲁迅日记》中的书账统计,从19125月至19361017(逝世前两天)20多年时间里,他陆续选购了14000多册图书,其中95%以上是他直接花钱买的。鲁迅先生还喜爱收藏,他对汉画像拓片的收集始于1913年,直至逝世。从《鲁迅日记》中得知,他的收藏途径,多购自北京琉璃厂的帖店。仅在19167月间,他就去琉璃厂十几次,几乎隔日即去。二是托人在外地代购或代拓。
   鲁迅对于一些大事在日记中的表现,仍是如别的一样,用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话语,可见先生饱经世事归于平淡的经验和修养。在1923年7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记述了与“二弟”周作人一家的关系变化。1927年4月15日的日记写道:“赴中大各主任紧急会议”。短短十字记录了当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4月12日在上海发动“清党”,15日又在广州大规模搜捕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中大师生也被捕多人。鲁迅在中大各主任紧急会议上,力主营救被捕师生,但无结果。

鲁迅为了培养青年,可以不惜烦琐,不惜宝贵时间。日记中有多处记载:鲁迅为青年人作入学保证,还热情地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对劳动人民子女的学校捐款助学,而且赴会演说,从思想上鼓励他们。为了鼓励白莽翻译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诗,特地写信到北京。不嫌烦琐、不惜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托人把两本诗集寄来送给白莽。从这细小的事情上我们更是体会到鲁迅先生对青年和劳动人民的培养和关。鲁迅说:“世界决不和我同死,希望是在于将来的。”鲁迅一生寄希望于青年,不论从学业还是生活上都给予帮助,单经济上借支款子在日记中共记有140多条,其中借用的青年有50多人。

鲁迅先生对时间是非常珍惜的,他把别人用来喝咖啡、逛公园的时间都用到斗争和工作上去了。那究竟鲁迅有无休闲娱乐呢?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到上海后的唯一娱乐就是看电影,甚至对中意的影片有时会看上两遍,而遇到不好的电影,也会中途退场,再去看另一部电影。对于电影的爱好正如鲁迅自己说过:“我的娱乐只有看电影。”鲁迅生命的最后20年里,一共看了149部电影,在上海的十年就看了142部电影。可见鲁迅当时通过观看电影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鲁迅日记》中,我们发现鲁迅早年还经常去逛公园。多次在日记中出现去公园的记录是从1915年的8月7日开始,在北京期间鲁迅去公园的次数是最多的,有万生园、陶然亭公园、中央公园、天坛等共出现过76次。在厦门、广州时也有出游的记录,在上海却仅有一次游公园的记载是在1932年的10月9日。从鲁迅赴公园的记录中,我们还可以发现,鲁迅早年常进公园,真实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内心需求;鲁迅后期基本不进公园,则真实地反映了鲁迅先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鲁迅说:“我是要战斗,到死才完了。”鲁迅对人民的热爱、对反动派的憎恶的这种战斗精神,在他25年的日记中也始终贯穿着这一思想。日记中经常会揭露反动派卑鄙无耻的嘴脸,暴露政府的腐败,把投枪刺向军阀、官僚、政客以及他们爪牙。他们中有仗势“敛钱”的帮闲(1921.10.3);刁难勒索人民的税吏(1924.8.12);横行霸道的邮检特务(1930.9.10)。

如果作者是一个斗争者,那么无论他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斗争的。鲁迅日记也反映了这一点。正如鲁迅说过:“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鲁迅的日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为战士的鲁迅,但更使我们认识了一位作为普通人的鲁迅。  



侧栏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