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 网站无障碍 关于我们

首页   》   鲁迅知识


梁晓声:鲁迅是阴霾天穹上的积雨云

2016-10-19 15:20:59


梁晓声:鲁迅是阴霾天穹上的积雨云


梁晓声是知青作家的代表,他早期的作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描写了北大荒知青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追求,为那个特定的群体写下了一曲浪漫主义的慷慨悲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特别是目睹下岗潮中一代知青的际遇浮沉,梁晓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大量杂文和政论文,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倡导公平正义;同时追溯和反思文化传统,试图用人文主义的药方来调和社会矛盾。

正是在这样一种思路下,梁晓声对鲁迅的思考也更多地聚焦于他与时代的关系,将鲁迅比喻为打破黑暗时代的积雨云。在《思考鲁迅》一文中他写道:

在阴霾的天穹上,凝聚着一团大而湿重的积雨云——我常想,这是否可比作鲁迅和他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呢?

那是腐朽到了糜烂程度而又极其动荡不安的时代。


鲁迅企盼着有什么力量能一举劈开那阴霾,带给他自己也带给世人,尤其中国底层民众,又尤其许许多多迷惘、彷徨,被人生的无助和民族的不振所困扰,连呐喊几声都将招至凶视的青年以光明和希望。然而他敏锐的,善于深刻洞察的眼所见,除了腐朽和动荡不安,还是腐朽和动荡不安。更不可救药的腐朽和更鸡飞狗跳的动荡不安。

他环顾天穹,深觉自己是一团积雨云的孤独。

他是他所处的时代特别嫌恶然而又必然产生的一个人物。正如他嫌恶着它一样。


于是他惟有以他自身所蕴含的电荷,与那仿佛密不可破的阴霾,亦即那浑沌污浊的时代磨擦、冲撞。中外历史上,较少有一位文化人物,自身凝聚过那么强大的能量。然而相对于他所处的时代,那也只不过是一种凄厉的文化的声音而已。他在阴霾的天穹上奔突着,疾驰着,迫切地寻找着或能撕碎它的缝隙。他发出闪电和雷鸣,即使那时代的神经紧张,也义无反顾地消耗着自己。既然不能撕碎那阴霾,他有时便恨不得撕碎自己,但求化作多团的积雨云,通过积雨云与积雨云,也就是自身与自身的磨擦、冲撞,击出更长的闪电和更响的雷鸣……

这,是否便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鲁迅呢?

面对各种社会痼疾,梁晓声渴望一团积雨云,痛快地“一举劈开那阴霾”;但作为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梁晓声深感身为“斗士”的鲁迅是孤独的,鲁迅的斗争姿态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处于某种孤立地位。因此,在《思考鲁迅》一文中,他试图为鲁迅辩护,他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里鲁迅成为毛泽东之外唯一的一个名字,唯一一个作家,并非鲁迅本意:

    我确信,倘鲁迅当年还活在世上,肯定是不情愿的。倘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那么他内心里肯定是痛苦的吧?其痛苦肯定大于他感到被曲解、误解、攻击和围剿的痛苦吧?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某些著名的人物,生前或死后被当成别人们的盾别人们的矛的事是常有的。鲁迅也被不幸地当成过,不是鲁迅的不好,是时代的浅薄。

我确信,鲁迅若活到了1949年以后,他是绝不会主张对他的论敌,准论敌,以及被他蔑斥的“第三种文人”实行一律封杀的。我读鲁迅,觉得他的心还是特别的人文主义的。并且确信,鲁迅是断不至于也将他文坛上的论敌们,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时刻欲置于死地而后快的。他虽写过《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那也不过是论战白热化时文人惯常的激烈。

他近乎一厢情愿地认为,跟林语堂闹翻,鲁迅事后必定是追悔的;与梁实秋枪战,鲁迅如活到今天,必定会矫正他观点中的偏激成分,而梁实秋也会修正自己的错误……梁晓声的愿望固然是美好的,但也导致了他的这篇长文显得思路杂乱,充满悖论,与其说是揭示了鲁迅本人在当代的困境,不如说是梁晓声与其自身所处环境之间紧张矛盾关系的体现。为改变这一尴尬处境,他不得不选择调和。例如,他看重杂文的力量,认为“杂文是社会病的诊断仪”,“杂文是扎向社会之痈的刺,起‘引脓’的作用”,但他并不把鲁迅杂文视为唯一的传统,在《若无杂文》一文中,他把杂文的源头追溯到古今中外的社会讽喻之作,对于五四的杂文,他说:“五四前后,杂文大发展。不唯鲁迅,连胡适的某些时事评论文,多少也是有些杂文风格的。而梁启超的大部分文章,直接便可视为杂文的;闻一多的诗《死水》,不折不扣地是一首杂文诗……”梁晓声对于杂文的这一理解,也许多少修正了他原本稍显偏激的姿态,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消解了鲁迅杂文本身的力量?而他这种摇摆不定的立场,是否能为中国社会寻找一剂文化的良药?这不禁令人心存疑虑。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1968年至1974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浮城》、《年轮》、《知青》、《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分别获1985年第五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1988年第六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其多部作品在港台出版,并被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上一篇:无 下一篇:苏童:鲁迅是孤独的船长...
侧栏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