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 网站无障碍 关于我们

首页   》   鲁迅知识


苏童:鲁迅是孤独的船长

2016-10-27 15:51:48


  


      在一次文学访谈中,苏童谈到他心目中的现代文学排行榜:

      现代文学30年,出了一些大家。当代就显得份量轻些。这应从历史深处,从一个纵向座标来追本寻源。文学受意识形态的左右太多,就会出现反常。曾经一度风行过文学大师的排名问题,我看确实应该重新规定,以建立新的研究秩序了。

传统排行榜中高居榜首的鲁迅是不可否定的。他的不朽主要在于一种人格精神的支撑,一种洞穿千古的思力和独特气质的发散。当然从纯文本的角度来看,鲁迅并非无可挑剔,但正是非常之人,写非常之文。他的气质,适合写他那样战斗的文本。鲁迅孤军奋战,自始至终一个都不饶恕。尽管偏激了些,固执了些,但却是一种伟大的偏激和固执。(《写作,为了心灵——关于文学的对话》,2002年)

      苏童被视为“南方系作家”的代表。在传统语义学上,“南方”一词,与北方相对,往往指向阴柔、浮华、感伤、浪漫、绮丽、自由、空灵等意向。苏童的几部代表作如《妻妾成群》、《飞越我枫杨树的故乡》等无不氤氲着南方柔媚的气息,漂浮着迷离的想象。他自认为是一个纯粹的作家,拒绝太多地介入现实,干预现实。他曾分析自己道:“我不写杂文,这跟我的性情有关。因为对于世界,对于生活,我常常持逃避、拒绝和放弃态度,不喜欢主动出击,除非万不得已。我不愿接触世界的真相,宁愿耽迷于美的幻想。”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苏童心目中的排行榜会更多地向沈从文、张爱玲这两位作家倾斜。例如,在他主编的一个经典短篇小说选本中,汉语作家他只选了张爱玲的一篇《洪鸾禧》,而其他三位编选者莫言、余华、王朔在各自的选本中都收了鲁迅的作品。这样一个选本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他确实一再地在内心衡量鲁迅与沈从文、张爱玲在现代文学排行榜上的位置。他曾表示:“沈从文、张爱玲跟鲁迅相提并论是可以的,郭沫若似乎不配。”他认为“沈从文后起的优美和阴柔文字风格牵制了鲁迅的影响力”。他承认鲁迅的价值和地位,但他怀疑鲁迅是否拥有他的后世追随者:

      从唐宋八大家到鲁迅,我们的散文传统怀着忧国忧民的一腔热血。鲁迅过人的尖锐和思辨力使散文一度发出了狮吼雷鸣之声,透过鲁迅,人们充分认识到,文字也是大力神。这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力量。如今大力神鲁迅被人们虔诚地供奉在文学的神殿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榜样的高度却也是难以超越的,因此我们看到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人们信仰鲁迅,崇拜鲁迅,却在文字中无声无息地逃避鲁迅;鲁迅这盏民族魂的探照灯照亮了散文的旅途,但旅途上没有什么人。(《散文的航行》)

      所以,在他的笔下,鲁迅更像是一个在茫茫大海中孤独前行的船长:

      在后来的散文漫长的航程中,鲁迅是船长,但舵手是沈从文,这艘大船的航线优美而柔和,驶向一个个名叫至情至性之岛,而我们知道船长鲁迅指定的目的地也许是火山,也许是地狱,也许是天堂。为什么这样?谁能说得清楚,也许是文字力量的均衡带来了航线的修改,也许是航线的修改带来了力量的均衡?

      谁又能说得清楚,多年来散文的航行是效忠于船长,还是效忠于舵手,或者仅仅效忠了船自己?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漫长的航程中,谁才是真正的舵手?恐怕谁也不能轻易下结论。所以,苏童终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苏童,原名童忠贵 ,1963年出生,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南京。主要作品有《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罂粟之家》、《米》、《我的帝王生涯》等。苏童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新写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2009年他以《河岸》赢得第三届曼氏亚洲文学奖。2010年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小说《茨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今年刚刚揭晓的第九届茅盾奖,苏童的《黄雀记》获奖。



侧栏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