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 09:58:26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和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套中人》《变色龙》《求婚》等,后又从事戏剧创作,主要剧作有《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是鲁迅喜爱的俄国作家之一。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里收了契诃夫的小说《戚施》和《塞外》(即《在庄园里》和《在流放中》),还对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介绍:
契诃夫(Anton Tshekov,1860—1904)
契诃夫卒业大学,为医师。多阅世故,又得科学思想之益,理解力极明敏。著戏剧数种,及短篇小说百余篇,写当时反动时代人心颓丧之状。艺术精美,论者比之摩波商(莫迫桑)。唯契诃夫虽悲观现世,而于未来犹怀希望,非如自然派之人生观,以决定论为本也。《戚施》本名《庄中》,写一兀傲自喜饶舌之老人晚年失意之态,亦可见俄国旧人笃守门第之状为何如。《塞外》者,假绥蒙之言,写不幸者由绝望而转为坚苦卓绝,盖亦俄民之特性,已与其后戈里奇(Maksim Gorjki)小说中人物相近矣。
馆藏《坏孩子和别的小说》,1936年上海联华书局初版
原著:[俄]A.P.契诃夫
插画:[俄]V.N.玛修丁
翻译:鲁迅
1934年至1935年间,鲁迅花了大量心力从德文本转译了契诃夫早期的8篇短篇小说,辑成《坏孩子和别的奇闻》出版。鲁迅对契诃夫的热诚不仅表现在对他作品的译介上,还表现在他对契诃夫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上。在《<坏孩子和别的奇闻>前记》中,他写道:
这些短篇,虽作者自以为“小笑话”,但和中国普通之所谓“趣闻”,却又截然两样的。它不是简单的只招人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过后总还剩下些什么——就是问题。
通过作品表达形式的表象,鲁迅看到了作品内在的真义,揭示社会问题,引起警觉和反思。鲁迅在为青年作家叶紫的小说集《丰收》作序时曾盛赞契诃夫、高尔基的书“更新,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可见鲁迅是把契诃夫的作品与当时的社会和普通人的人生联系起来进行理解的,并视之为唤醒民族觉醒、精神改造的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