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7 09:53:33
上海,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文化中心,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文化人士,汇集成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文化。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外滩
1927年10月,鲁迅来到上海,以翻译者、写作者、编辑者自居。作为文化名人的鲁迅,常因筹办刊物、招待客人、人情往来等原因,与亲友互赠美食,这些馈赠往来频繁出现在鲁迅日记里。据统计,鲁迅居上海时期的日记里,涉及亲友间互赠特产、零食、烟、酒、茶等记录,共约350处。
食物中蕴藏的烟火气、人情味,总让人亲切备至,从中也能一窥老上海的“生活趣味”。鲁迅在上海曾与亲友互赠过哪些传统美食?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鲁迅全家合影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说到绍兴“米道”,少不了腌鱼、腊肉、酱鸭等这类腌制食品。许钦文、成慧贞、许寿裳以及鲁迅母亲、朱宅常常会寄送这些南北货。
午钦文自杭来,赠酱肘子四包,菱四包。
午后钦文来并赠兰花三株,酱鸭一只。
上午蕴如持来成先生所送酱肉二筐、茶叶二合、酱鸭一只、豆豉一包。
晚季巿来并赠天台山云雾茶及巧克力糖各二合,白鲞四片。
这些绍兴风味的特产为鲁迅在上海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故乡的味道。鲁迅曾在致章廷谦信中写到:冬假中我大约未必动,研究之结果,自觉和灵峰之梅,并无感情,倒是和糟鸡酱鸭,颇表好感。
农家腌鱼腊肉多自制,这些腊味大都是冬季制品,在物力艰难的时光,可自吃,也可供应客人。在绍兴人的食谱中,仿佛没有不可以腌制的材料,鸡、鸭、香肠、肉、鱼干、排骨等等,冬天太阳一出,齐刷刷把自家腌货晾出来,透出酱香味和暗红的颜色。
在这些腌制品中,鲁迅是很喜欢吃火腿的,又鲜又香而且油润。在鲁迅居上海时期的日记中,赠送茶腿(优质火腿)的记录有4处,与亲友互赠火腿的记录13处。当时的上海为中国火腿主要市场,火腿按其产地加以分析,有南腿、北腿及云南腿之别。南腿产于浙江省,以金华火腿最著名,市面上称金华火腿或者金腿。鲁迅对于火腿的热爱,不仅能分清产地,更对烹饪方式有所要求。鲁迅在致许广平的信中,曾就抱怨过:云南腿已经将近吃完,是很好的,肉多,油也足,可惜这里的做法千篇一律,总是蒸。不仅自己热爱,鲁迅还乐于将火腿向友人推荐,经常当作伴手礼馈赠亲友。
居沪期间,鲁迅日记中赠茶腿的记录
时间 | 赠送者 | 物品 | 受赠人 |
1931年4月3日 | 许广平 | 茶腿一只 | 鲁迅 |
1931年7月16日 | 许广平 | 茶腿一方 | 周建人 |
1931年9月7日 | 许广平 | 茶腿两只 | 鲁迅母亲及宋子佩 |
1931年10月26日 | 许广平 | 茶腿一只 | 王蕴如母亲 |
居沪期间,鲁迅日记中互赠火腿的记录
时间 | 赠送者 | 物品 | 受赠人 |
1928年3月1日 | 陶元庆 | 火腿一只 | 鲁迅 |
1928年12月4日 | 鲁迅 | 火腿一只 | 鲁迅母亲 |
1930年12月27日 | 鲁迅 | 煮火腿及鸡鹜各一 | 邻友 |
1932年12月25日 | 瞿秋白 | 火腿爪一枚 | 鲁迅 |
1933年3月6日 | 程鼎兴 | 火腿二只 | 鲁迅 |
1933年3月12日 | 冯雪峰 | 火腿一只 | 鲁迅 |
1933年9月30日 | 鲁迅 | 松子一合,火腿松四包 | 内山完造 |
1933年11月24日 | 鲁迅 | 火腿一只 | 鲁迅母亲 |
鲁迅 | 火腿一只 | 宋子佩 | |
1934年2月14日 | 鲁迅 | 火腿一只 | 曹靖华 |
鲁迅 | 火腿一只 | 台静农 | |
1934年9月2日 | 鲁迅 | 肉松、火腿、盐鱼、茶叶共四种 | 内山完造 |
1935年2月22日 | 许钦文 | 火腿一只、榧果一斤 | 鲁迅 |
1936年1月20日 | 费慎祥 | 火腿一只,酒两瓶 | 鲁迅 |
1936年7月14日 | 许钦文 | 火腿一只,红茶一合 | 鲁迅 |
说起绍兴的另一道特产,那就是干菜,是绍兴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在鲁迅与亲友的往来馈赠中,干菜亦是常客。
朱稷臣赠鱼干一篓,笋干及干菜一篓,由三弟转交。
蕴如来并持来朱宅所送糕干、烧饼、干菜、笋豆共两篓。
下午明之来,并赠笋干、干菜各一包,茶油浸青鱼干一坛。
鲁迅曾在回母亲的信中大赞干菜:其中的干菜,非常好吃,孩子们都很爱吃,因为他们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干菜的。
周作人曾在1949年回忆故乡的干菜:乡下所制干菜,有白菜干油菜干倒督菜之分,外边则统称之为霉干菜,干菜本不霉而称之曰霉。
干菜是绍兴的特产,滋味远非其他素菜能及,受人青睐。制干菜的菜,以芥菜为最佳。如果要制作梅干菜笋干,煮熟竹笋后,将其和未晒干的干菜搅匀后晾晒,晒干后鲜美无伦,吃起来津津有味。绍兴人常常将干菜作为伴手礼赠送。干菜的制法很复杂,对天气的要求特别高,如果在需要曝晒的工序中,连遇阴雨天,即使可用火的高温来替代曝晒,但制作好的干菜则口味稍逊一筹。干菜制作工序之繁、客观要求之高,寄托了赠送者的浓浓思念。鲁迅居上海期间,鲁迅母亲、朱家亲戚以及同乡邵铭之多次寄送干菜。蒸上一些腊味,配上干菜,温一壶黄酒,是绍兴游子们魂牵梦萦的味道。
居沪期间,鲁迅日记中亲友赠送干菜的记录
时间 | 赠送者 | 物品 | 受赠者 |
1931年6月9日 | 朱积成 | 鱼干一篓,笋干及干菜一篓 | 鲁迅(周建人转交) |
1932年6月12日 | 朱宅 | 糕干、烧饼、干菜、笋豆共两篓 | 鲁迅 |
1932年7月12日 | 邵铭之 | 笋干、干菜各一包,茶油浸青鱼干一坛 | 鲁迅 |
1935年3月27日 | 鲁迅母亲 | 干菜、芽豆、刀、镊、顶针共一包 | 鲁迅(分赠周建人) |
1935年5月26日 | 邵铭之 | 干菜饼笋干一篓 | 鲁迅 |
来源:杨琳:《鲁迅居住上海时期与亲友互赠食物考》,载于《上海鲁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