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痛恨许多祖国珍贵的艺术画像、有价值的碑刻被外国人盗走,为做抢救工作,他又积极投身于汉画像的搜集之中。他对碑刻拓片造诣很深,收藏颇丰,对汉画像尤有精深的研究。北魏曹王禧造像的拓片由鲁迅收藏(复制品)。
三国时史学家谢承撰《后汉书》130余卷,后轶。1913年鲁迅从古籍中辑录出6卷,名《谢承后汉书》。《会稽郡故书杂集》,鲁迅辑录的有关故乡会稽的古代逸书集,共收谢承《会稽先贤传》等八种,成书于1914年,1915年在绍兴木刻刊行。
鲁迅当年辑校的古籍、石刻、抄录的碑铭、墓志,已被集成两部煌煌巨著——《鲁迅辑校古籍手稿》、《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笔迹工整,一丝不苟。这浩瀚的工作中,凝结了鲁迅难以估量的心血。是鲁迅在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国民性问题思考和探索的同时,对祖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出的又一巨大贡献。
鲁迅将在编写《中国小说史略》讲义时所收集的史料,加以整理,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即《小说旧闻钞》。《中国小说史略》,本书原为鲁迅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1924年前后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是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鲁迅在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时编写的讲义,原名《中国文学史略》,1938年易名《汉文学史纲要》印入《鲁迅全集》。本书内容虽只及两汉,但仍体现了鲁迅对中国文学史的主要见解。
《俟堂专文杂集》,1924年鲁迅自编所藏汉、魏、六朝古砖拓本173件。俟堂,鲁迅早年的别号。鲁迅生前未出版,1960年3月文物出版社出版。
鲁迅认为汉画像“气魄深沉雄大”,不仅可以窥见秦汉社会生活状况, 而且可以为“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提供借鉴, 鲁迅曾收集整理,拟“印以传世”,但未能如愿。1986年、199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分两册出版。
鲁迅重视传统国学,在校勘、整理、收藏古籍和古代石刻方面用力甚勤。《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和《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系根据他的手稿整理、影印出版。
《寰宇贞石图》,清末杨守敬所辑石刻拓片集,原书六卷。鲁迅认为全书“极草率”,1916年着手整理,“略加次第,帖为5册”,全书为之改观。